《表2 青铜时代内蒙古地区出土粟黍及相关遗址信息》

《表2 青铜时代内蒙古地区出土粟黍及相关遗址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史前时期内蒙古地区粟作探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夏家店文化,因196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遗址发掘而得名,由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构成。夏家店下层文化其年代距今4000~3500年[17](P71),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3000~2300年[23](P1)。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三地点发现大量的炭化粟和黍,与兴隆沟第一地点发现的炭化植物种子相比,第三地点出土的植物种子中谷子所占比十分高,竟达99%[15](P86),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先民对粟作物的种植已十分发达,且粟作物极可能成为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咀遗址的灰坑里发现一保存较为完好甗,甗里盛有深黑色炭化谷子,子实已经脱壳,形态尚为完整。谷粒宽1.8~2毫米,自胚凹处至底部为1.5~1.8毫米。经中国科学院国家研究所李璠等同志初步鉴定,该谷子已被栽培化[24](P424)。同时发现打制细腻的3件石锄、5件石斧、4件石铲、1件石锛等农具。内蒙古敖汉旗乃林皋遗址的窖穴底部发现有炭化的谷粒,籽粒脱壳,形态完整[25](P12)。该遗址出土大量的农作工具,主要有石铲、石斧、石饼(有加工的痕迹)、磨棒、杵、石磨盘等,从配套的生产加工类农具中可发现,此时的粟作农业已形成规模。内蒙古二道井子遗址的若干窖穴中发现大量炭化的农作物籽粒,其中粟的出土量最多,在众多的炭化农作物中粟的占比高达72.55%,同时还发现粟的小穗30粒[26](P3)。粟在所有出土农作物中所占比如此之高,表明粟已是此地主要的农作物,同时也显示出此时的粟作农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该遗址中发现了石斧、石铲、石磨盘、石棒、石臼、石杵等常见农具,展现了当时粟作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通过对内蒙古敖汉热水汤遗址灰坑中的土量进行浮选,浮选出184粒各种植物的炭化种子,经鉴定,得到粟和黍的炭化种子计139粒。其中,黍仅35粒,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19.02%;粟最多,有104粒,占出土农作物总数的74.82%[27](P23-25)。从出土农作物的数量上看粟仍然最多,其次才是黍,这与兴隆沟出土的粟黍数量及各自所占比例截然相反,说明在夏家店上层文化区中,粟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其地位已经超越了黍。此外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龙头山遗址中的一座大型祭祀遗址中发现大量遗弃陶器,陶内盛有焦化的谷粒[28](P58)。谷粒用于祭祀表明,此地先民不仅以粟作农业经济为主,以谷粒为食,且谷粒可能是重要的主食。参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