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0~2018年我国四类粮食作物区位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表2 2000~2018年我国四类粮食作物区位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粮食种植业地理集聚态势研究:测度分析、时空特征与发展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GINI(A)表示按播种面积计算的区位基尼系数值,GINI(P)表示按产量计算的区位基尼系数值。

相比于我国粮食种植业整体生产集聚情况,四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区位基尼系数普遍较高,并分别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生产集聚区,区域分工格局鲜明。其中,小麦种植的区域集聚程度最高,按播种面积和产量计算,小麦种植的区位基尼系数分别达到0.7737和0.7748,对应的CR5也均处于70%以上。稻谷和玉米种植表现出较为集聚的特征,按播种面积或产量算,这两类粮食作物的区位基尼系数均达到0.60以上,这两类作物的CR5也均在50%以上。薯类种植的地理集聚度在四类粮食作物中最低,按播种面积和产量计算的区位基尼系数值为0.5762和0.5462,但从区域集聚发展势头看,薯类种植的地理集聚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三类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