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0—2016年我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规模指数变动情况(%)》

《表3 2000—2016年我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规模指数变动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整理所得。

总体来看,把全国分为七大农业产区后发现特色油料作物的生产区域布局变动特征明显(表3):华北仍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最大的主产区,并且集聚趋势明显;西北主产区逐步扩张,已成为仅次于华北的第二大产区;华中地区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传统的东北主产区在全国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向新兴西北产区转移的趋势明显。具体来看:(1)特色油料作物的生产规模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特色油料作物生产规模最大区域。2000—2016年期间,华北地区的生产规模呈扩大趋势。由2000年的39.95%,增长至2016年的48.80%,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近二分之一。(2)西北地区作为第二大主产区,整体呈波动增长变化,占据全国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2000年生产规模指数为19.32%,之后持续提升,至2012年达到峰值26.18%。(3)华中地区的特色油料作物生产规模指数较为稳定,在2000—2016年期间基本维持在15%~19%之间,是全国第三大主产区。(4)东北地区下降趋势明显,在研究期初曾占据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3.13%,之后开始波动下滑,至2016年生产规模指数仅为5.88%。(5)与东北产区类似,华东地区在全国中的地位也在降低。在2002年以前生产规模指数一度达到10%左右,之后开始逐年下降,至2016年仅为5.04%。(6)特色油料作物在西南地区的播种面积较为稳定,长期维持在1%~2%之间。因为环境的原因,华南地区的特色油料作物种植范围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