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ˉ婺州戏文木雕的基本工艺与分布》

《表3ˉ婺州戏文木雕的基本工艺与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嘉道年间婺州戏文木雕装饰艺术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借由婺州地方戏曲文化猛烈的发展势头,戏曲题材的木雕装饰被普遍采用。清代以前鲜有涉及人物的木雕花板,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并不具体,一般常采用山水国画式构图,即人物居次要位置,用于花板内容中山水楼台之点缀。而戏文木雕则以戏台场景为构图依据,人物分布居绝对的主体位置,以人物排列带动构图,群像的关系呼应主题,着重刻画行头凸显身份。这种戏文雕刻形制兴于乾隆年间,在嘉庆、道光时期发展至盛,数量最多,工艺最为精致,再往后因国力衰弱而鲜有精品。嘉庆十七年竣工的戏文木雕博物馆“黄山八面厅”、嘉庆廿五年始耗时十年建造的马上桥“吕氏花厅”、嘉庆年间程春畲请戏班为木雕工匠演戏十天十夜并现场构思创作的慎德堂等,都是戏曲与木雕融合的精美典型(表2),被当地民众誉为“观厅一日,说戏一年”。戏曲与木雕,两种民艺形式的融合,可以说是古代人文艺术的跨界融合。戏曲给予木雕创作以题材创新,木雕给予戏曲以直观记录,一折动态的戏文表演,一块静态的木雕花板,两种艺术形态由此形制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