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枢组胺受体家系:中枢组胺受体及倍他司汀的临床研究进展》

《表1 中枢组胺受体家系:中枢组胺受体及倍他司汀的临床研究进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枢组胺受体及倍他司汀的临床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倍他司汀既是H1受体弱激动剂又是H3受体强拮抗剂

组胺释放后,通过与不同类型的组胺受体结合,可发挥其多样的调节功能,如变态反应、炎症反应[10]、胃酸分泌[11]、调节睡眠-觉醒周期[12]、疼痛[13]、认知[14]和肿瘤[15]等。目前,已知的组胺受体家系有H1、H2、H3和H4受体4种,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分别通过与G蛋白中的Gq、Gs、Gi/o和Gi/o偶联传导细胞外信号。中枢神经元中,H1、H2和H3受体均有表达;与前3种受体不同,H4受体主要分布于骨髓细胞及外周白细胞,在胸腺、小肠、脾和结肠等器官也有表达[6,16]。值得注意的是,H3受体既是突触前自身受体,可调节组胺合成、释放及组胺神经元的活动;又是异源性受体,参与调节脑内其他神经递质释放,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通过H3受体控制突触前神经元,是组胺介导神经传递的重要调节机制[17](图4)。中枢神经系统中,组胺受体的分布位置及其常见激动剂和拮抗剂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