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哈尔滨市不同污染程度分区的特征描述》

《表2 哈尔滨市不同污染程度分区的特征描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空气质量分析的寒地城市用地特征研究——研究框架与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城市道路既是移动污染源的排放区域,也是移动污染源的扩散途径,因此移动污染源的影响程度需通过移动污染源排放量和道路扩散类型2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寒地城市空气污染物扩散途径的定义可参考城市风道的现有研究,即扩散途径需满足长度至少大于1km,宽度大于5m;内部无风阻碍物,或风阻碍物宽度小于扩散途径宽度的10%,高度小于10m,且内部的地表粗糙度较低[16]。根据城市道路等级划分,城市支路的宽度最小为12m,所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了道路型扩散途径。以哈尔滨市冬季主导风向(西南风)与扩散途径的一致性作为评判标准,借用通风廊道规划建设经验,将城市扩散途径划分为易扩散型(与主导风向平行或夹角不大于45°)和不易扩散型2类[17]。通过ArcGIS进行相交分析,发现城市中部的T形区域和南部的大量道路为不易扩散型,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中不易扩散型道路的占比较高,尤其次干路中的不易扩散型道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最大(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