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33年7月1日至同年12月止浦东同乡会收入来源表》

《表2 1933年7月1日至同年12月止浦东同乡会收入来源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杜月笙与浦东同乡会》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浦东同乡会收支报告表》《浦东同乡会年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卷宗号Q117-1-56。

据上表,收入来源还有建筑特捐、标卖旧屋、会址租金、银行押款等,其中主要是建筑特捐和银行借款数额最大。建筑特捐是为建筑浦东同乡会新会址组织的捐款项目。因该会成立之初没有自己的会所,办公地点也是“暂借浦东银行五楼”[13]。因此,该会成立后第一个议案便是要自建会所,杜月笙提出会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占地三亩左右;第二,至少可以容纳一千人;第三,交通要便利。[3]直到1936年10月,坐落于公共租界爱多亚路南成都路口东八层的浦东大厦才建成。由于杜月笙在建造会馆筹措资金中带了头,捐款最多,因而筹建委员会决定将大厦内最大的厅命名为“杜厅”。[14]此外该会还向银行借款,不仅在1933年下半年押款10万元,而且1932年7月至1933年6月也向通和银行借款14万元。[6]通和银行,即通和商业储蓄银行,是由朱吟江于1926年经农商部核准设立的。[15]该会之所以能够在成立初期便可从银行取得大量借款,不得不说与杜月笙及其他几位常务理事本人的声望有较大的关系,也正因为拥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才使浦东同乡会发挥其救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