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研究区各市县城乡发展阶段》

《表4 研究区各市县城乡发展阶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以苏北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协调偏离度(d1)划分为五类:低水平偏离(0~0.05),较低水平偏离(0.05~0.10),中等水平偏离(0.10~0.15),较高水平偏离(0.15~0.20)和高水平偏离(0.20以上)[9]。研究区协调偏离度均处于中等偏离水平以上的市县数量占总数的80.77%,表明乡村地区人口、土地、经济系统极不均衡;根据乡村偏向度(d2),采用k-means均值聚类将城乡发展阶段分为“城镇主导”“城乡联动”“乡村主导”三种类型(表4)。研究表明邳州市、沭阳县等在内的12个市县的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表现为“城乡联动”,占市县总数的46.15%,处于该发展阶段的市县表现出三级系统相对均衡、城乡协调联动发展的发展态势;丰县、响水县等10个县市的城乡融合发展阶段表现为“乡村主导”,占县市总数的38.46%,区内生产性要素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向乡村区域倾斜,城镇发展尚未与乡村发展产生明显联动效应,乡村多依靠自身本底条件与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徐州市市辖区、连云港市市辖区、淮安市市辖区及盐城市市辖区均处于“城镇主导”的城乡发展阶段,区内以城镇发展带动区域联动发展,从而实现乡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等多维度目标,但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内呈现出明显的建设用地空废化、生产要素非农化等乡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