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乡村发展潜力综合分区调控策略》

《表5 乡村发展潜力综合分区调控策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乡融合背景下淮海经济区乡村发展潜力——以苏北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乡村发展潜力分区指基于不同区域城乡发展阶段差异,结合各行政村域自然区位条件、区域发展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发展因素,确定不同区域未来乡村发展方向及模式。本文通过自然区位格局、区域活力、生态维护三个维度的潜力组合确定了乡村发展潜力分区(图10)。其中重点挖潜区数量最多,占比47.57%,区内发展格局优化、区域活力提升、生态维护潜力平均值为1.111、0.457、0.153,集中分布于徐州市、淮安市、宿迁市内现状区位格局、发展条件、生态环境较差的乡村地区,在中西部地区形成了明显城镇建成区外围跳跃型“环状”或“块状”区域;权衡挖潜区主要集中分布于连云港市、盐城市,且在中北部城镇建成区外围形成连续型“环状”区域,区内格局优化、区域活力提升、生态维护潜力平均值分别为0.692、-0.042、0.092。按照潜力组合类型可将权衡挖潜区细分为格局优化—活力提升权衡挖潜区、活力提升—生态维护权衡挖潜区、格局优化—生态维护权衡挖潜区(表5);适度挖潜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部地区,在空间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区内格局优化、区域活力提升、生态维护潜力平均值分别为-0.266、-0.780、0.153。按照潜力类型可将适度挖潜区细分为格局优化挖潜区、区域活力挖潜区、生态维护挖潜区(表5);重要维护区在空间分布特征上与适度挖潜区相似且区内潜力值均为负值,区内应维持发展现状,发挥区域优势,具体分区调控策略见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