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米拉山地区正交旋转因子(F1-F3)载荷矩阵》

《表2 米拉山地区正交旋转因子(F1-F3)载荷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藏米拉山地区化探异常特征与找矿预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次工作基于SPSS软件完成R型因子分析。考虑到Au元素含量与其他元素(Cu、Mo、Pb、Zn等)含量量纲不同,首先对米拉山水系沉积物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成为具有统一尺度的无量纲的数据[17]。R型因子分析中,在解释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18%的基础上对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在特征值大于1的基础上得到3个公因子(表2)。并计算了元素因子分析KMO检验,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因子分析结果越好[17]。本次检验值为0.825,满足因子分析确定组合元素的要求。本文将因子载荷绝对值大于0.6的因子作为主要的载荷元素,第一主因子(F1)高载荷元素为Pb+Zn+Mo+Sb+W,指示成矿边缘元素组合;第二主因子(F2)高载荷元素为Cu+Au+Ag,指示与成铜矿关系密切的元素;第三主因子(F3)高载荷元素为Sn+Bi,与成铜矿无直接关系。分别对Cu元素和Cu+Au+Ag(F2)元素取对数后进行直方图和Q-Q图的分析,对数转换后偏度有所减少(图3-A、B),但Q-Q图中显示两类元素不遵循正态分布特征(图3-C、D)[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