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颌骨重建相关标志点》

《表1 颌骨重建相关标志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辅助跨中线颌骨缺损重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128层螺旋CT进行影像采集。球管电压:120 kV,球管电流:60 mA,扫面层厚:0.625 mm。将CT数据(Dicom格式)导入Proplan CMF 3.0数字化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机三维建模及图像分割。基于“四段式颌骨修复重建”理论,确立上、下颌骨表面特征性解剖标志点(图1),共计16个(上颌骨9个,下颌骨7个,表1),分别标记为:A—上颌中切牙间牙槽嵴顶点,B1、2—双侧眶内侧点,C1、2—双侧眶外侧点,D1、2—双侧颧上颌缝最下点,E1、2—双侧第一磨牙近中牙槽嵴顶点;a—正中颏点,b1、2—双侧颏旁点(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牙体长轴角平分线与下颌骨下缘的交点),c1、2—双侧下颌角点(下颌骨体部、下颌切迹角平分线与下颌骨表面的交点),d1、2—双侧髁突最外侧点。通过标记法兰克福平面(由左右耳点PoR、PoL及眶点OrR、OrL拟合确定)完成模型的头位矫正,再于重建的3D头骨模型上,从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多个二维断层图像综合定位、标示上述16个颌骨特征点,最后通过软件的坐标提取功能,将每个虚拟颌骨模型的特征点坐标信息导出为一份Excel表数据,统一整理后供算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