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改正后的中美合作在西南次海盆采集的热流数据Table 3 The corrected heat flow in Southwest Sub-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c

《表3 改正后的中美合作在西南次海盆采集的热流数据Table 3 The corrected heat flow in Southwest Sub-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c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海西南次海盆的地热流特征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为原始数据;2为用相邻测站的热导率数据平均值进行改正后的数据.

一些学者在使用西南次海盆早期地热流数据时,发现Taylor and Hayes(1983)公布的8个测站的数值偏高,而广海局与拉蒙特合作采集热流剖面的数值偏低(Nissen et al.,1995).前人认为是测点处在特殊的构造部位或者是测量的系统误差引起的(姚伯初等,1994).在分析广海局与拉蒙特于1985年合作采集22个测点数据中,发现穿越西南次海盆的15个测点的热流密度值计算采用了一个0.70W·mK-1的估计值,这显然和广海局近年来的实测数据平均值有较大的偏差.作者将该地热流测量剖面附近的9个测点热导率值做统计计算,其平均值为0.85 W·mK-1,与位于整个海盆测点的平均值一致.因此,将该平均值用于中美合作测量的热流剖面中的15个测站结果计算,校正后的数据比原来的数值提高了21%(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