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粤港澳大湾区多极多中心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表2 粤港澳大湾区多极多中心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构建:基础与路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高等教育与城市群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具有较强同步性。成渝地区高等教育系统属于“赶超型、发展型”组织,中心增长极和周边地区呈单极吸引特征。成都和重庆作为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周边城市多为经济不发达城市,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市级财力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有限,发展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偏弱,高等教育竞争和发展方式略显保守,呈扁平化发展样态,在区域联系度和活跃度上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系统属于“成熟型”组织,中心增长极和周边地区呈多级吸引的特征。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带动下,周边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形成了合理的产业梯度,主动回应和跟随核心城市发展步伐,高等教育支持力度较大,自主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较高,高等教育系统与城市资源构成接轨协调、辐射带动、互利共赢的良性生态系统,中心增长极和次增长极形成了具有典型经验的梯度推移与中心辐射相结合的“中心城市联网辐射战略”[6]。这与广东在不同历史时期累积并形成的多极高等教育中心和高等教育“特区”发展模式有较大关系,通过高等教育地方化时期的中国式“新大学运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大学城运动”、高等教育现代化时期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战略,借力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和“特区化”政策,竞相聚集优质资源,建设多极多中心网络式高等教育系统(见表2)。以此为鉴,如何促进核心城市与次核心城市高等教育相互支撑、集群发展,构建中心增长极与次中心增长极、边缘增长极多级圈层结构和生态闭环,推动区域创业型高等教育组织转型,既是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崛起面临的掣肘,也是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