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比较》

《表3 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系统构建:基础与路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区)财政科技支出情况》《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9》

成渝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体系。近年来通过实施“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进一步支持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13条”“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科技政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成为西部创新能力最强的热点区域。在利用产业优势集聚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已成立由川渝86家高校、政府、高新园区、企业联合组成的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联盟[19];中科院、同济大学等高校与腾讯、阿里巴巴、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在重庆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布局建设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0多个[20],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区域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和科技支出是观测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从2018年的R&D经费投入数据来看,广东、重庆、四川分别为2 704.7亿元、410.2亿元、737.1亿元,广东是四川和重庆经费投入之和的2倍;从2017年财政科技支出数据来看,广东、四川、重庆分别为823.9亿元、59.3亿元、106.6亿元,广东是四川和重庆支出之和的近5倍。从2018年R&D经费投入强度的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只有绵阳、德阳和成都3个城市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州、雅安等大多数城市不足10亿元,城乡二元制结构突出,区域科技资源创新的抱团优势不明显。在创新机构数量、创新机构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吸纳就业创业人才和创业孵化机构收入方面,重庆、四川与广东存在较大差距(见表3)。对比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创业型组织的5个要素[21],成渝地区“拓宽的发展外围”和“多元化的资助基地”要素相对薄弱,在吸引并留住人才和拓展高等教育发展资本贡献度方面有待加强。此外,成渝地区在区域科技协同计划和联合平台建设方面较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整体创新优势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建立大湾区院士联盟、大湾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联盟、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新兴产业领域产业学院等78个平台,实施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在区域科技资源协同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成渝地区亟须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拓展高等教育办学资本空间,提升知识资本对经济发展引领带动效能,以超常规方式实现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