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模型估计结果: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FTA的贸易效应再检验》

《表6 模型估计结果: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FTA的贸易效应再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FTA的贸易效应再检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中为每个参数的t值,***、**、*分别表示各变量的系数在1%、5%、10%的水平上显著。

基于模型(2)和模型(3),本文利用stata13.0分别就2002~2016年中国对FTA伙伴的进出口两方面进行回归分析。首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混合回归,初步判断引力模型设置的合理性,结果见表6。从拟合优度来看,两个模型的R2均超过0.8,表明模型整体有较好的解释力。GDP和距离的系数符号均符合经典假设,中国和相关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贸易发展,而距离仍然是贸易量增加的一大阻碍。当中国和贸易伙伴GDP的乘积增加1%时,它们从中国的进口增长0.7%,而中国从各经济体的进口增长0.78%;距离每扩大1%,其他经济体从中国的进口及中国从其他经济体的进口分别减少0.34%、0.22%。人口和语言因素对双边贸易也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两个经济体人口的乘积上升1%将带动中国产品输出增加0.31%,进口增加0.43%;如果贸易伙伴也可以使用汉语,将很大程度上方便与中国间贸易的开展。当贸易伙伴为岛国时,中国对其进口及其从中国的进口相比非岛国贸易伙伴分别减少0.27%、0.31%。但是FTA却显示出对双向贸易的负效应,收入差异以及是否接壤虚拟变量的符号也与基本假设相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