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损伤工况下损伤识别指标表》

《表2 不同损伤工况下损伤识别指标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奇异信号的钢桁-砼组合梁损伤识别》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9(a)可知,处于无损状态下跨中突变峰值(最小值)接近损伤2根斜杆工况的突变峰值,理论上无损状态下该曲线值为0,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测量误差,因此该方法无法准确判断出跨中损伤;同时来自跨中的噪声信号会影响临近区域截面处的突变峰值,减小其他位置处损伤峰值绝对值甚至损伤定性,从而引起损伤位置与程度的误判,且其识别指标的数值大小决定了该方法对于挠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很高。综上分析可知其抗噪能力与识别灵敏度较低。观察图9(b)中损伤识别指标数值,在损伤2根斜杆工况下的跨中荷载挠度曲线曲率中出现多处未损伤区域数值超过损伤区域极值;理论上未损伤区域的识别指标数值也应为0,但指标数值波动幅度大,且曲线中未损伤区域数值收敛性及抗噪性较差,如表2所示,对于损伤2根斜杆两种工况的位置识别准确度为0,因此该方法对于钢桁-砼组合梁的损伤位置识别准确性相对较低。由图9(c)可知不同损伤工况下试验梁识别指标最大峰值突变点与损伤位置大致相同,即使处于损伤工况下超静定结构发生内力重分布,该指标也能大致识别出损伤位置;对于损伤2根斜杆工况的不同位置处,峰值突变位置和大小与损伤区域和程度相近。无损状态时试验梁曲线趋势相对平缓且在0值附近波动,符合理论推导。对于4种不同损伤工况曲线可知,峰值突变点随损伤程度加大而增加,同时离损伤区域越远的截面其值逐渐收敛于0,证明该方法对于钢桁-砼组合梁的损伤识别鲁棒性与抗噪性较强,对于桥梁损伤位置与程度的判定具有较高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