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指数效率变动的分解Tab.6 Decomposition of efficiency change for total factor carbon emissions perf

《表6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指数效率变动的分解Tab.6 Decomposition of efficiency change for total factor carbon emissions perf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效率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作者计算后整理。注:由于Hicks-Moorsteen TFP指数是乘数型指数,故各行历年平均值为几何平均。

为进一步分析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模型(2)估算的TFP指数进行完全分解。表6中的TFP指数、ΔTFP、ΔOTE、ΔOSE、ΔOME、ΔROSE和ΔOSC均为2005-2014年的均值,反映近10年来南京市各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范围效率、混合效率和残余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首先从ΔOTE取值来看,江宁区、玄武区、栖霞区和溧水区的技术效率保持不变,说明“追赶效应”不明显,即各区并没有表现出向生产前沿面靠近的趋势;其他七个区的取值均大于1,说明这些区的技术效率出现正增长,“追赶效应”最明显的是高淳区(年均增长率为2.69%)。从ΔOSE的取值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市的部分区已经摆脱土地利用规模不经济的发展模式,秦淮区和鼓楼区已经开始出现土地利用的规模经济。这主要源于两个区不失时机的进行了深入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但是浦口区、高淳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和建邺区仍然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而江宁区、玄武区、栖霞区和溧水区的规模效率保持不变,说明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凸显。从ΔOME取值来看,取值大于1的有浦口区、高淳区和秦淮区,说明这三个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通过对优势产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和资源优化配置,淘汰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效益的产业,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不断提高。而栖霞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和建邺区则出现土地资源配置无效的现象。从ΔROSE取值结果来看,有八个区的取值小于1,说明目前南京市大部分区域仍然存在一定的残余规模不经济。仅有玄武、栖霞区和潭水区三个区的取值大于1,说明这三个区的残余规模经济效应已经凸显。取值最高的是潭水区(1.3375),取值最低的是秦淮区(0.8340)。从ΔOSC取值来看,仅有玄武区、栖霞区、溧水区和鼓楼区的指数值大于1,说明这四个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并且产业之间优势互补,上下游产业链条分工明确,范围经济效应凸显。其余7个区的取值小于1,说明仍然存在范围不经济。取值最高的是潭水区(1.3375),取值最低的是六合区(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