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Tab.1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consolidation p

《表1 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Tab.1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consolidation p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西南丘陵区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指标体系构建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及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土地整治工程是否在改善土地的基本功能与产出价值方面取得预期成效,并使之在保证生产、生活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与生态环境相适应,至少不降低整治区的生态完整性。基于上述关于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的定义,工程布局要首先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其次是尽量降低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扰动,以实现“三生”环境的改善。结合土地整治工程的分类,在适度规模经营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市场配置资源规律等理论依据的指导下,从田(土地平整)、路(田间道路)、水(灌溉与排水)、林和村(生态景观)的生态适宜性4个角度构建了土地整治工程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土地平整工程旨在提高耕地连片度、降低耕地坡度、增加土层厚度等,提高适度规模经营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田间道路工程主要从改善耕作便捷性和交通通达性的角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可及性、机械化率、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的便利性,并方便农民出行;灌溉与排水工程以提高灌排保证率和构建良好的灌排体系为重点,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提升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生态景观工程主要是将山水林田湖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尽量保护好散落在农地中的林地,以提高整治区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