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K477合金中碳化物成分能谱(EDS)分析(原子分数,%)》

《表2 K477合金中碳化物成分能谱(EDS)分析(原子分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K477合金热暴露的组织稳定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3为K477合金中的碳化物扫描电镜背散射形貌。由图3(a)表明,热处理后热暴露前,K477合金中主要是晶内和晶界处分布的少量块状MC型碳化物。表2能谱显示MC型碳化物富含Ti、Mo、C元素。图3(b)~(e)表明热暴露后,碳化物由MC型转变为M23C6型碳化物。表2能谱显示M23C6型碳化物富含Ti、Mo、C元素,Mo和Ti元素含量高于MC型碳化物,且晶内和晶界处的M23C6型碳化物周围均形成了γ'包膜。有文献[14-15]表明,长期时效后MC碳化物发生分解,并伴有γ'相形成,即MC+γ→M23C6+γ'。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及温度的提高,MC碳化物分解加剧,M23C6碳化物和γ'不断形成,最后在M23C6碳化物周围形成了γ'包膜,并且包膜不断加厚。随着γ'包膜的形成,晶内γ'相含量减少,晶界上γ'相含量提高。因此,随着热暴露温度的增加,晶内和晶界处M23C6碳化物的尺寸和数量明显减小,γ'包膜的厚度不断增加,这也与文献[16]在900℃时M23C6型碳化物最易析出的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