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驱动因素对中国碳排放变动的贡献率》

《表1 不同驱动因素对中国碳排放变动的贡献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SDA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能源结构效应、碳强度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总量效应4个因素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波动较大,见表1。总量效应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从初始期到终止期始终呈现正向效应,对中国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589.23%,下降到2007年的332.13%,然后下降到2012年的243.55%,最后下降到2017年的135.07%,总量效应对中国的碳排放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但是其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是所有因素中最大的。投入产出技术效应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也呈正向效应,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11.23%上升到2007年的15.6%,继续上升到2012年的21.32%,最后上升到2017年的28.75%,从2002年到2017年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能源结构效应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变化贡献率从2002年的98.11%上升到2007年的132.76%,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2012年能源结构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变化贡献率为-10.19%,继续下降到2017年的-89.76%,能源结构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经历了从正效应到负效应的转变。碳强度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呈负向效应,从2002年的-312.44%上升到2007年的-122.44%,到2012年上升到-81.39%,最后下降到2017年的-198.01%,碳强度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的贡献率也经历了从正效应到负效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