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实验阶段的加载参数设置》

《表2 各实验阶段的加载参数设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右江地区新生代断裂活动及构造变形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新生代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青藏高原物质向南东逃逸的背景下,印支地块和川滇地块先后发生东南向的挤出运动。印支地块先挤出,在挤出的同时还发生了顺时针的旋转(林金录,1988)。大约在中新世,印支地块的挤出运动速度降低,川滇地块开始发生东南向的挤出运动,目前川滇地块是印支、川滇和华南三个地块中运动速度最快的一个(郑文俊等,2019)。为了还原这一过程,将实验的加载分为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分别模拟印支地块和川滇地块的挤出对右江地区的影响。其中,第一阶段又包含A和B两种加载方式,A为在模型的下侧边界施加带顺时针旋转的左旋剪切(对应着早期红河断裂左旋走滑运动带来的东南向剪切),模拟新生代早中期印支地块东南向的挤出运动。为了模拟印支地块的旋转,设计了一个弧形导轨,在右侧马达的推动下,边界挡板沿着弧形导轨运动,在对模型下端施加剪切的同时,边界挡板自身也发生了旋转(图6b)。B为无旋转剪切加载,通过马达推动模型的下侧边界对模型下侧施加剪切作用。第二阶段,在模型下侧边界挡板保持固定的情况下,在第一阶段A的实验结果上,在模型的左侧下方施加向右的挤压,模拟川滇地块东南向的挤出运动。红河断裂带左旋剪切的总位移量为200~800 km(孙珍等,2003),该位移量等同于印支地块的挤出位移量,对应的印支地块挤出运动速率约为几十毫米/年。现今川滇地体的地块运动速度为10.78 mm/a(王伶俐等,2015),假设其从上新世开始发生挤出运动,其移动距离约为50 km。该实验模型与地质体的比例约为1×106∶1.4×106,时间比约为1×106∶3×106,据此比例设置实验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加载速度和边界挡板移动距离,具体参数信息可见表2。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3次重复实验,并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