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出自清华学校的中国留美建筑家及其主要贡献》

《表1 出自清华学校的中国留美建筑家及其主要贡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成长于清华学校的中国留美建筑家谈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众所周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美、英等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并按约对1900年(农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造成的损失向各国赔款;清华学校(初名清华学堂)就是美国国会决议将赔款中支付美国部分中的超额部分返还中国用于资助留美学生教育而开办的预备学校。从其1911年创办到该校在1925年改办大学并在1929年放洋最后一批官费留美学生,受其培养和资助,日后回国在各个领域成为中国现代化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的留美学生不胜枚举。仅在建筑和市政领域就有庄俊(1910年[1])、吕彦直(1913年)、关颂声(1913年)、巫振英(1915年)、张光圻(1916年)、林澍民(1916年)、朱彬(1918年)、董修甲(1918年)、赵深(1920年)、庄秉权(1920年)、杨廷宝(1921年)、董大酉(1921年)、陈植(1923年)、梁思成(1924年)、黄家骅(1924年)、童寯(1925年)、张锐(1926年)、哈雄文(1927年)、王华彬(1927年)、梁衍(1928年)等20余人[2],另有李铿(1916年)、薛次莘(1916年)、裘燮钧(1917年)、庄秉权(1920年)、蔡方荫(1925年)等留美学习土木工程,回国后成为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他们与建筑界密切合作,一道推进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作为一个群体,这批清华学校放洋的建筑家对中国建筑现代化的贡献巨大,体现在建筑组织、建筑设计、建筑教育、都市计划与设计、建筑学术、历史遗产研究与保护、建筑行政、建筑工程,甚至国货建筑材料的倡导等诸多方面(表1),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因此堪称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家精英中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