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SPDM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效应分解结果》

《表6 SPDM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效应分解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城镇化的农村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1)人口城镇化空间效应分解。从表6可以看出,人口城镇化的直接效应为-4.148,间接效应为-4.669,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二次项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041和0.04,分别通过了1%和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人口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存在显著的“福利门槛”,缓解农村贫困的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而加剧农村贫困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基本相等。人口城镇化率每提高1%,本省农村贫困发生率将降低4.148%,同时邻近省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将降低4.669%。这一结果略高于李萌等得出的2.87%的人口城镇化减贫率[5],但总体上较为接近;同时,若将4.148%取自然对数,结果为1.423%,与崔万田等[11]的研究结果十分相近。造成略微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所研究的期限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当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59%以后,每增加1%,将带来农村贫困发生率0.041%的增加(表6和图3a)。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中有7个省份(包括中部的河南和西部的新疆、广西、云南、甘肃、贵州、西藏)的人口城镇化率低于50.59%的门槛值,其余24个省份的人口城镇化率均已突破这一门槛(图4)。表明全国大部分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带贫潜力以基本消失。相比之下,人口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滞后,当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8.36%后才开始表现出加剧邻近省份农村贫困的现象(图3b),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有13个省份的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8.36%的福利门槛,其余18个省份则暂未突破这一门槛(图4),依然存在益贫性的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