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回归估计结果:方言、乡村不均衡发展与乡村振兴》

《表1 回归估计结果:方言、乡村不均衡发展与乡村振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方言、乡村不均衡发展与乡村振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的值为稳健性标准误;*、**、***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示无此项。

本文采取逐步回归的方式,逐步引入新的变量进行回归估计(表1)。(1)式仅包含方言(d方言)一个变量;(2)式在(1)式的基础上增加制度性因素(即虚拟变量d省、d地级市);(3)式在(2)式的基础上增加语言沟通指标(i识字率、j识字率、i普通话、j普通话);(4)式在(3)式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要素类因素(pepij、eduij);(5)式在(4)式的基础上增加区位因素指标(d特区、d省会、d沿海、d市区);(6)式在(5)式的基础上增加地理因素指标(areij、dis1ij、dis2ij)。在(1)式到(6)式中,方言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并且显著,其中(6)式中的估计系数为0.0248,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方言的差异会加剧乡村的不均衡发展,方言不同的相邻两个县级单位,其乡村不均衡发展程度要比方言相同的相邻两个县级单位高出2.48%。虚拟变量d省在(2)式到(6)式中对乡村不均衡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6)式中d省的估计系数为0.0315,意味着属于不同省份的相邻两个县级单位,其乡村发展的不均衡程度要比属于同一个省份的相邻两个县级单位高3.15%。共同的制度环境(以是否属于同一省份予以判断)起到了抑制乡村不均衡发展的作用,但是以是否属于同一个地级市来衡量的共同制度环境对乡村不均衡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市级层面的制度安排的影响力不如省级层面。识字率(无论是i识字率还是j识字率)在(3)式到(6)式中都对乡村不均衡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即相邻两个县级单位中任何一个县级单位识字率的提高都会对两个县级单位的乡村不均衡发展产生抑制作用,即识字率的提高会促进乡村的均衡发展。普通话水平(无论是i普通话还是j普通话)对乡村不均衡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在语言沟通这个变量中,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更能起到平抑乡村不均衡发展的作用。农村人口的差异(pepij)在(4)式到(6)式中对乡村不均衡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在(6)式中的估计系数为0.0412,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意味着相邻两个县级单位农村人口差距越大,两个县级单位乡村不均衡发展的程度就越大。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对相邻两个县级单位乡村不均衡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因而,在乡村发展的生产要素中,以农村人口表示的潜在劳动力与以受教育程度表示的人力资本,前者对乡村不均衡发展的影响更大。在区位因素的虚拟变量中(d特区、d省会、d沿海、d市区),仅有是否属于省会d省会对乡村不均衡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几个虚拟变量都不显著。在(6)式中,d省会的估计系数为0.0213,意味着属于不同省份的相邻两个县级单位,其乡村不均衡发展程度比属于同一个省份的相邻两个县级单位高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