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时代碎屑锆石年龄的占比[淮南地区数据来源于Sun et al.(2019);其他数据来源详见图5说明]》

《表2 各时代碎屑锆石年龄的占比[淮南地区数据来源于Sun et al.(2019);其他数据来源详见图5说明]》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鲁西地区寒武系李官组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区域上,李官组可与淮北地区寒武系猴家山组下部(原沟后组中上部,Wan et al.,2019)、辽南地区寒武系大林子组互相对比。猴家山组下部为薄层暗红色钙质泥岩、粉砂岩,间夹泥灰岩,常见石盐假晶,为蒸发条件下的滨海潟湖相沉积(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4;Wan et al.,2019)。猴家山组下部(原沟后组中部)最小碎屑锆石峰值年龄为~518 Ma(He et al.,2016),上部产都匀期(~514—509 Ma)早期浅海台地相标准化石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4),两者共同限定猴家山组下部的沉积时间在都匀期早期或稍早时期。大林子组下部岩性以厚层石英砂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上部为紫色、黄绿色砂岩、页岩夹灰岩、白云岩,发育干裂和石盐假晶,为干热条件下潟湖和潮坪环境沉积(杨欣德、李星云,1997;Wu et al.,2019)。大林子组最小碎屑锆石LA-ICP-MS206Pb/238U年龄为685.6±7.8 Ma(He et al.,2016),约束其最大沉积时间在成冰纪。但大林子组无冰碛岩,为干热环境沉积,与成冰纪环境明显不一致,表明最大沉积时间与实际沉积时间相差较大。大林子组具超覆特征,可分别与下伏地层葛屯组的不同层位或葛屯组之下更老的地层不整合接触(洪作民、杨雅君,1990;杨欣德、李星云,1997)。上覆碱厂组超覆沉积于大林子组之上,并含标准化石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杨欣德、李星云,1997)。大林子组化石稀少,仅发现一枚属种难以鉴定的小壳化石(洪作民、杨雅君,1990;洪作民等,1991a,1991b),但其发育的石盐假晶构造在华北克拉通寒武系底部普遍存在(刘群等,1994;Wan et al.,2019)。以上特征表明大林子组也可能沉积于都匀期早期或稍早时期。除沉积环境和沉积时间外,李官组与猴家山组下部和大林子组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结构也具有相似性(图5A1,B1,C1,表2),三组均以古元古代及之前的碎屑锆石为主体,占比分别为83.1%、70.9%、78.3%,都存在两个古元古代年龄峰值且峰值时间相近;新元古代的碎屑锆石为次要部分,占比分别为12.7%、10.1%、11.6%,都存在时间接近750 Ma的峰值。因此,李官组、大林子组、猴家山组下部(原沟后组中上部)在岩性、沉积环境、沉积构造以及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上均具有相似性,可互相对比,同为胶辽徐淮地区在寒武纪海侵初期最早沉积的一套碎屑岩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