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分地区回归结果: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的促进效应研究》

《表5 分地区回归结果: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的促进效应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的促进效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由表5可知,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趋势,分别为0.115、0.073和0.068。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才和科研技术存量高,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互联网普及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对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的促进效应更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起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依次递减,分别为0.127、0.081和0.074。东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建设规模大于西部地区,单位面积内交通密集度高,交通方式多样化,且受地域面积限制交通路线布局更加合理化和前沿化。同时,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需求高,配送更加便捷,使单位贸易成本所带来的收益相对较高,故东部地区的交通设施对商贸流通业的贡献度更高。从控制变量看,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率、研发投入和市场化指数均显著对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且与核心解释变量呈现一样的趋势,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与东部地区先于中西部地区进行改革开放,改革水平更加深入,对外商贸更加频繁,且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高,商贸流通服务业发达及服业体系健全,城市化水平高和市场化成熟,商贸流通市场大且需求高,因此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更加具有竞争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干预未显著抑制现代商贸流通业效率,且东部地区的抑制作用更大,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经济较活跃,对政府财政行为反应更加敏感,故而波动力度更大,政府需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协调好“两只手”,实现行政与市场友好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