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饥荒分级:明代山西干旱灾害的灾害链效应研究》

《表2 饥荒分级:明代山西干旱灾害的灾害链效应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代山西干旱灾害的灾害链效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随着旱灾事件的增多,旱灾时间的持续,饥荒事件的发生次数也不断上升。一方面,旱灾会直接破坏山西地区的正常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或绝收。另一方面,连续性的干旱会使得粮仓粮食储备严重不足,以致于无粮救灾,灾区饥荒的直接后果是粮价大幅上涨,饥荒还会造成灾民的大量逃亡,军民的逃亡会严重影响到明朝山西北部的宣府、大同地区的边防的巩固,进而直接威胁明朝政府的军事安全。毋庸置疑的是,明朝的覆没和清朝的兴起,就是持续性、范围广、饥荒严重的最终结果。明朝开国君主太祖朱元璋在幼年和青年时期曾经吃尽了饥饿的苦头,对百姓在饥饿的折磨中积累的可怕力量了然于胸,所以在称帝之后对荒政高度重视。(1)后来在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荒政也占据了1/3的篇幅,可见明代对荒政的重视程度。明朝初年建立了最完善的仓储制度、兴修了范围最广的农田水利设施,强化了各级地方政府官吏对于灾荒的监控和防御体制,明确了赈灾工作标准,明初的荒政实践标准超过了历朝历代,正是这个原因,明朝中期的成化大旱灾并未引起较大的饥荒,也正是因为政府赈济的及时性,成化大旱灾的不良影响迅速得到遏制。但是,由于明朝作为封建政权的特性,明朝后期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之前的高标准的荒政也迅速遭到破坏,因为饥荒产生的粮价疯涨问题在持续性的干旱中得不到缓解,粮食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得军队粮草的严重不足,直接对士兵的体能状况和战斗素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于引发军队哗变。(2)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军事危机,明朝政府只能增加财政收入,这样又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明政府只能在全国范围内加征粮饷,持续性的旱灾又使得农业经济倍受打击,其结果是引发明末农民大起义,明帝国在天下饥民的怨天恨海当中举步维艰,在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百万饥民的冲击下被彻底终结,明王朝最终在风雨飘摇中走进了灭亡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