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行星边界框架初创版与更新版生物物理指标的比较》

《表1 行星边界框架初创版与更新版生物物理指标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新视角:行星边界框架的源起、发展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中为更新版内容。

Steffen等[27]对学术界的关注给予了积极回应,于2015年在Science上提出了行星边界框架的更新版(图2)。更新框架调整了生物物理过程的设置,分为气候变化、生物圈完整性、平流层臭氧消耗、海洋酸化、生物地球化学流动、土地系统变化、淡水利用、大气气溶胶负载以及新实体的引入等九项(表1)。所作调整还包括:(1)对生物地球化学流动、土地系统变化和淡水利用等过程设置区域(群落或流域)尺度的环境边界;(2)生物圈完整性变化由于缺乏适当的控制变量,暂时以灭绝速率和生物多样性完整指数表征;(3)以光学厚度为控制变量设置大气气溶胶边界,以南亚为例进行了估算;(4)将化学污染替换为新实体的引入,其变量选取仍为待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