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岩溶区4种土地利用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岩溶区4种土地利用下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断陷盆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钙形态分布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同一行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地区土壤各项指标差异性显著(P<0.05),下同。

岩溶区由碳酸盐岩发育而来的石灰性土壤具有富钙特点,在不受人为扰动条件下,土壤具有较高的钙含量。相关文献表明,岩溶区石灰性土壤钙含量是非岩溶区的4倍以上[21]。本研究中,4个研究区虽然都是石灰性土壤,但全钙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这表明,除土壤母质外,土壤钙含量也受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岩溶区石灰性土壤固钙和固碳作用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22-23]。土壤有机质与金属元素的结合是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壤有机质能够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高度缩合而稳定的腐殖酸钙,从而有利于石灰性土壤钙元素的保持[22,24]。当石灰性土壤受到人为扰动后,尤其是耕作,会破坏土壤钙元素的保持能力。与草地相比,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全钙含量均显著下降,以玉米地最大。有研究表明长期单施化肥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25],而有机肥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增加根系分泌物数量及根茬残留量,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物质[26]。玉米种植过程中只施用化肥,剧烈的人为干扰(翻耕)导致地表植被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减少,微生物活动减弱,加之坡地地表径流速度快,土壤中的钙元素极容易随地表水流失。与玉米地相比,火龙果施肥量大,尤其是有机肥施用量大,使得土壤全钙含量高于玉米地。林地虽有扰动,但土壤表层大量的植被凋落物在岩溶区温润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分解转化,故而全钙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表1)。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全钙含量与有机碳、全氮和CEC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物质是影响土壤钙含量的显著因素。随着人为扰动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进而降低了土壤钙的保持能力,导致全钙含量显著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