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史领域数字人文研究情景、学术基本体与技术体系映射》

《表1 农史领域数字人文研究情景、学术基本体与技术体系映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方志物产知识库构建为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合来看,农史学科具有历史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土壤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特征,其跨学科属性也决定了它与广义的历史学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近些年许多优秀农史研究成果中定量分析的比重明显提升,领域学者也开始注重将前期整理的农业古籍资料开始数字化,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诸如文本分析、内容挖掘、地理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对资料进行处理。如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农业史)博士点在2003年就开辟了“科技史信息组织”方向,以侯汉清为首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国文化典籍计算机整理与开发技术研究系列”丛书。可以说,相较于其他人文学科,我国农史学者是较早意识到采用数字人文研究的方法来拓展研究领域和内容的,尽管在当时,“数字人文”的概念还未在国内落地与普及。而这些领域学者的研究活动也是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学术基本体”,笔者将Tobias Blanke提出的学术基本体与农史领域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中的研究情景以及刘炜、叶鹰提出的数字人文技术体系(1)进行映射,结果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