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蝙蝠侠》系列电影的人物关系》

《表2:《蝙蝠侠》系列电影的人物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级英雄电影的叙事逻辑与秩序想象——以《蝙蝠侠》和《蜘蛛侠》系列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相较而言,蜘蛛侠甫一出场,便陷入“双面人”的性格纠葛之中。其貌不扬的中学生彼得·帕克一向是校园霸凌的对象,某次意外被蜘蛛赋予了超级能力而无所适从,更不清楚应当如何合理使用超能力。如同一位邻家男孩,蜘蛛侠比苦大仇深的成年英雄更容易赢得青年观众的青睐。按照好莱坞英雄片的叙事策略,青年成长故事必须借助一个极端事件实现情节逆转,表现在《蜘蛛侠》系列电影中便是——养父本叔被劫匪枪杀,这迅速启动了彼得从超能少年向“超级英雄”的角色转变。在回归“漫威电影宇宙”之前的独立作品中,蜘蛛侠面对的反派皆是由身体变异而获得超级能力,他们对于身体缺陷的关注以及由此引发的焦虑远甚以往。比如,《超凡蜘蛛侠》中的康纳斯教授,为了修复失去的右臂,一直钻研肢体再生技术,虽然开发出含蜥蜴基因的药物让断臂再生,但强烈且不可控的副作用使其变成了半人半蜥蜴的怪物。类似的情节在《蜘蛛侠》系列影片中形成了叙述惯性,传递出对科技高速发展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伴随纳米、基因、核能、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社会化运作,人们越来越接近于基因改造和生命强化的科技神话场景;另一方面,人们又从未停止对于科技伦理的忧虑,其不可控性与反自然性或将人类带向更危险的境地。在这个意义上,《蜘蛛侠》系列影片通过一位青年超人的英雄行为实现了对科技伦理危机的越位式探底与想象性解决。有趣的是,晚近的《蜘蛛侠:英雄归来》改变了这一叙事策略,彼得从忍辱负重的世界拯救者变回了“中二”青春期少年,形象更加年轻,性格更加阳光,科技宅男、“话唠”气质也更接近原著。他不强求“责任越大、能力越大”,而是选择脚踏实地做一个为老奶奶指路、抓偷车贼的“友善好邻居”式的社区小英雄。缺钱无家世、乐观腼腆、体型瘦小的蜘蛛侠,在身世悲惨、忍辱负重、高大威猛的成年英雄之外,为超级英雄谱系增添了一幅“网生代”校园青少年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