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波长激光光源的功率》

《表1 不同波长激光光源的功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聚吡咯纳米小球的光电探测性能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于PPy纳米小球在碱性条件下显示最优的光电探测能力,故选择在碱性条件下系统研究其光电探测行为随电解质浓度、外界电压、激光波长和强度等的变化,结果如图5所示。图5(a)给出了PPy纳米小球在不同电解质浓度、外界电压和激光功率下的光电探测响应行为,图5(b)为图5(a)在IV级(118 mW/cm2)处的放大图,其级数对应的激光功率如表1所示。从图5(a)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基本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0.6 V、1.00 mol/L KOH溶液中,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为286 nA/cm2(26.2 mW/cm2)、522 nA/cm2(53.0 mW/cm2)、711 nA/cm2(83.1m W/cm2)、904 nA/cm2(118 mW/cm2)、899 nA/cm2(122m W/cm2)。在IV级(118 mW/cm2)和VI级(122 mW/cm2)下,随激光功率的增加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略有降低,这可能与ITO玻璃表面的PPy纳米小球在电解质溶液中未达到饱和浸润有关。从图5(b)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基本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例如在0.6 V下,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从452 nA/cm2(0.01 mol/L KOH)增至786 nA/cm2(0.10 mol/L KOH)再至904nA/cm2(1.00 mol/L KOH),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其界面电阻R明显减小,如图5(c)所示。PPy纳米小球的界面电阻随KOH浓度变化趋势:在0.01 mol/L KOH下R1为53.1Ω;在0.10 mol/L KOH下R2为13.4Ω;而在1.00 mol/L KOH下R3为2.9Ω。另外,从图5(b)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基本随外界电压的增大而明显增加,例如,在1.00 mol/L KOH中,PPy纳米小球的光电流密度从11.9 nA/cm2(0 V),增至167 nA/cm2(0.3 V)再至904 nA/cm2(0.6 V),这主要是因为外界电压在PPy纳米小球周围形成电势梯度,在激光条件下促进光电流的产生,说明此光电探测器可以通过外界电压来合理优化光电探测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