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降水冰云与非降水冰云云特征参数》

《表1 降水冰云与非降水冰云云特征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京津冀地区夏季降水冰云和非降水冰云云特征对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因此,本文进一步讨论粒子有效半径、光学厚度、云顶温度、云顶高度、积分云水总量这5个云特征参数在降水冰云与非降水冰云中的频率分布。由于这5个参数的值分布范围比较广,因此就降水冰云和非降水冰云的这五个参数在不同取值时的分布频率进行讨论,得到图3。图3a表明降水冰云和非降水冰云的粒子有效半径的频率分布具有差异,降水冰云的粒子有效半径呈明显单峰结构,最大频率范围对应在25μm,而非降水冰云则并不明显,粒子有效半径在10~45μm之间的频率都在10%以上。虽然降水冰云和非降水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的频率峰值对应的粒子有效半径都在25μm左右,但25μm对应的频率降水冰云为20%左右,略高于非降水冰云。根据吴晓等(2016)的研究,深对流云和雨层云的平均粒子有效半径分别为27.5μm和17μm,而高层云和卷云的平均粒子有效半径为17μm和65μm,且降水冰云以深对流云和雨层云为主,非降水冰云则以高层云和卷云为主。不难看出,组成非降水冰云的这部分卷云平均粒径小于60μm。由图3c和图3d可知,降水冰云与非降水冰云的云顶温度和云顶高度的频率分布较为相似,存在明显的单峰结构,且频率峰值对应的云顶温度和云顶高度都是降水冰云大于非降水冰云。而降水冰云云顶温度的主要范围在214~252 K,略低于非降水冰云云顶温度的215~254 K。降水冰云云顶高度的主要范围在7~15 km,范围略大于非降水冰云云顶高度的8~14 km。这是因为考虑了卷云的特性的结果。图3b和图3e则显示了降水冰云和非降水冰云在光学厚度和积分云水总量上的较大差异。非降水冰云的光学厚度主要集中10~50之间,频率可达80%,而降水冰云的光学厚度的分布较为离散,在5~145之间均有大于5%的频率,且存在双峰结构。非降水冰云的光学厚度的频率峰值在10左右,降水冰云的光学厚度的频率峰值一个在25左右,一个在130左右。非降水冰云的积分云水总量主要在1000 g/m2以下,频率分布同光学厚度较为相似,降水冰云的积分云水总量也比较离散,在200~3000 g/m2均有较大频率。其中,非降水冰云的积分云水总量频率峰值在100 g/m2左右,降水冰云则在750 g/m2。虽然降水冰云和非降水冰云的积分云水总量频率都是单峰结构,但非降水冰云的积分云水总量频率在峰值之后下降是非常迅速的,而降水冰云则相对比较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深对流云和雨层云的光学厚度都为25~100,而高层云和卷云的光学厚度为2~32和0.1~8同理,非降水冰云和降水冰云在积分云水总量方面的原因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