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临界区等温退火时间钢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tained austenite content of the inv

《表2 不同临界区等温退火时间钢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retained austenite content of the inv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含δ铁素体Mn-Al系TRIP钢冷轧退火过程的组织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7和表2分别给出了在750℃退火不同时间的实验钢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在750℃退火1 min的组织,由δ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岛状颗粒(M/A)、少量碳化物组成。这说明,在1min的退火时间内奥氏体逆相变不充分,Mn元素在较短时间未能完成向奥氏体中的富集,且部分C原子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未能完全固溶,配分效果也不明显。少量残余奥氏体,呈岛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实验钢的抗拉强度为726 MPa,但是延伸率达到25%左右,这与细小的M/A岛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的组织特征和马氏体板条间的残余奥氏体适中的稳定性等因素有关。待退火时间延长至2 min,实验钢组织中的碳化物明显回溶,且出现明显的呈块状、亮白色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与临界区铁素体组织交替分布,没有明显的块状马氏体。在此退火时间内马氏体完全逆相变成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含量最多,并且C、Mn元素配分至奥氏体中且提高其稳定性。实验钢的强度略有提高,延伸率大幅度提高。此时实验钢中稳定性较差的奥氏体优先发生TRIP效应,稳定性较好奥氏体持续发生TRIP,不同稳定性的奥氏体通过TRIP效应使材料的加工硬化性能有所改善并大幅度提高延伸率。当时间延长至5 min、10 min时,组织再次出现大量的块状马氏体。这表明,较长的临界区退火时间在促进奥氏体含量增多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奥氏体中C、Mn元素的含量,严重影响临界区奥氏体的稳定性。退火5 min、10 min的实验钢试样其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出低屈服、高抗拉和低延伸率的特征,与马氏体含量的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