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部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投入结构不够优化的县》

《表6 部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投入结构不够优化的县》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县域初中教育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三是有些地区财力资源配置上绩效不高。一些地区出台的奖励性补贴过多,造成生均人员经费指数过高。兴隆县、丰宁县、怀来县、卢龙县、唐县、阜平县、南宫市、永清县等8个县(市)的生均人员经费指数在6.0(河北省平均生均人员经费指数为3.99)以上,这些地区生均人员经费指数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存在生师比过高(与上述的人力资源配置绩效不高是一致的)、教职工收入过高(超出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退休教职工比例过高(退休教职工发放的精神文明奖、生活补助等计入人员经费之中)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详细分析地区间教职工收入的合理差异问题。为了尽量减少可控因素,尽量体现地区间的价格因素,本文对于教职工的工资性收入只选取基本工资和上级财政部门批准的津补贴,各地自行出台的奖励性补贴暂不考虑,因为奖励性补贴是各地自行出台,没有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一方面要建立正常的教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另一方面教职工收入的增长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对于发放的奖励性补贴超越自身财政能力的县(市),上级财政部门在下一年的财政转移支付要适当扣减其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并约谈有关县(市)主要领导。由于人员经费具有刚性强、弹性小的特点,有些地区存在人员经费安排过多,挤占公用经费的现象。卢龙县、大城县、尚义县等县的生均人员经费指数都在河北省前25名,而生均公用经费指数都在河北省第75位以后,导致这些地区的绩效排名在河北省98位以后。(见表6)因此,同级财政在下一年的预算安排上要按照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客观比例性要求,将有限的初中教育资源投入到能增加有效供给的“短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