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乌龙茶种质资源发芽密度调查结果》

《表2 乌龙茶种质资源发芽密度调查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5份武夷山乌龙茶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表3同

由表2可知,品系9在2015和2016年的发芽密度分别为1583.30和1791.61个/m2,分别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高于CK,2017年为1676.36个/m2,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品系11在2015、2016和2017年的发芽密度分别为1457.94、1773.58和1762.03个/m2,前两年均显著高于CK,第3年极显著高于CK;品系8在2015年的发芽密度与CK差异不显著,在2016、2017年分别极显著、显著低于CK;品系10和品系12在2015和2016年的发芽密度极显著低于CK,在2017年与CK差异不显著。从表2还可看出,品系9和品系11在2015—2017年的平均发芽密度分别为1683.76和1664.55个/m2,分别比CK增加7.79%和6.56%,其他3份乌龙茶种质资源3年的平均发芽密度均显著低于CK。说明品系9和品系11较品系8、品系10和品系12具有更好的高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