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表7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的适应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一品种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选择当地主栽品种TOX与V18进行4种栽培模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7)显示,A、B、C模式下TOX与V18品种的产量均较对照T模式显著增产。对于TOX品种,B模式的增产效果最佳,较T模式增产50.00%;在产量构成因素中,A、B、C模式下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均较对照T模式显著增加。对于品种V18,C模式的增产效果最显著,较T模式增产61.26%;在产量构成因素中,A、B、C模式下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较对照T模式显著增加,其中A模式的结实率最高。由此可知,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B模式)是较适合TOX品种的栽培模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C模式)是较适宜V18品种的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