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表1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喷施钾钙硅制剂改善高温胁迫水稻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产量》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为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T1、T2、T3处理分别为喷施22.04 mmolL-1 KH2PO4溶液、20.00 mmolL-1 CaCl2溶液和2.50 mmolL-1 Na2SiO3·9H2O溶液,CK为喷施蒸馏水处理,2016年度在拔节末期喷施,2017年度在孕穗末期喷施。下同。

喷施不同制剂显著影响了高温胁迫下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2016和2017年度试验分别在水稻拔节末期和孕穗末期进行,水稻分蘖两极分化基本完成,所以不同处理对每盆穗数无显著影响(表1)。2016年不同处理影响了水稻的穗分化,T1和T2处理的穗粒数显著高于CK,T3与CK无显著差异,2017年不同处理对水稻穗粒数无显著影响。2个年度不同处理对结实率影响最大,对千粒质量的影响次之,两年平均,T1、T2、T3处理的结实率分别比CK高14.00%、9.62%和12.99%,千粒质量分别比CK提高5.32%、4.14%和4.78%。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也改变了水稻的产量,两个年度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相同,皆为T1>T2>T3>CK,2年平均,T1、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高42.67%、29.70%和20.01%。由此可见,高温胁迫下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可提高水稻产量,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的提高,其次是千粒质量的增加。因为2个年度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变化规律相同,因此,本文采用2017年度的测定数据,从光合生理的角度分析不同制剂对高温胁迫下水稻产量影响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