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自重应力场下不同工况各监测点位移值》

《表2 自重应力场下不同工况各监测点位移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深埋软弱围岩隧道初支变形及破坏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试验设备对试验模型逐步加载至5.3MPa过程中,3种工况下各监测点位移见表2,隧道变形如图6所示,同时获得各监测点的钢拱架间距-位移曲线如图7所示。结果表明初支拱顶、右拱肩、右边墙位移变形量随钢拱架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形主要体现在喷射混凝土上。同时,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为围岩提供一定的初期支护力,允许围岩有一定程度的变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加密钢拱架可以增加隧道初支的整体刚度,更好地抑制变形沉降量。另外,右拱脚和拱底的位移在间距为1.5m时最大,但间距0.5m的工况比间距1.0m的位移略大,即在这两个测点,更小的钢拱架间距在控制初支变形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钢拱架间距1.5m工况下的初支拱底位移值为91.8mm,明显已经超过了安全控制值,说明钢拱架间距0.5m和1.0m布置对初支下部拱脚和拱底部位变形控制不起主导作用,只是超过一定量值间距的钢拱架布置会引起拱底产生较大的隆起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