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区域多维贫困测量指标》

《表1 区域多维贫困测量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区域多维贫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区域多维贫困是特定地域在生态环境劣势、经济劣势、社会福利劣势上的综合表现,包括生态贫困、经济贫困和福利贫困3个维度。区域多维贫困测量是以一定尺度的地理单元为评价对象,综合测量某个区域在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公共福利供给等方面的劣势程度。本文选取了反映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生态脆弱性、经济、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14个测量指标(表1)。研究数据包括深度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行政区边界矢量数据、DEM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基准年份为2016年。DEM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通过分区统计、坡度分析得到每个贫困县的平均高程、起伏度、坡度,对坡度进行重分类,提取每个县坡度大于25°的面积。生态脆弱区包括土地沙化区和土壤强度侵蚀区两类。土地沙化和土壤侵蚀栅格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通过重分类提取沙地和土壤侵蚀强度为强度及其以上地区,计算生态脆弱区面积占比。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时间为2015年,空间分辨率为100 m。全国交通路网数据通过地图矢量化获取。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7》以及对应省份2017年的统计年鉴,少数缺失的数据用相邻年份或省级平均数据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