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稻作方式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表1 稻作方式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稻作方式对优质食味品种南粳9108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毯苗机插、稻鸭共作数据为2年平均数;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0.05水平显著。下同。

从表1可见,4种不同稻作方式间产量差异较大。实收单产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稻虾共作,差异显著。产量最高的钵苗机插较最低的稻虾共作模式增产31.11%。从产量结构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均表现为钵苗机插>毯苗机插>稻鸭共作>稻虾共作。结实率以稻虾共作模式最高,比最低的钵苗机插高1.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稻鸭共作、稻虾共作模式千粒重略高于钵苗机插、毯苗机插,但差异不显著。可见,生态种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分蘖的发生,导致有效穗数偏低,但其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保证了一定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