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图7b和c中各点的EDS分析结果》

《表5 图7b和c中各点的EDS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仿SIMA法钎焊对Mn-Cu合金与430不锈钢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7为790℃仿SIMA法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图7a中从左至右依次为不锈钢、钎缝和Mn-Cu合金。图7b为不锈钢与钎缝界面区域的微观组织,结合表5中的EDS分析结果可知,不锈钢与钎缝的界面处也形成了(Fe,Mn,Cr)的固溶体扩散层(点2),但与850℃的普通钎焊接头相比,扩散层中Mn的含量由52.74%(质量分数)降低至37.37%(质量分数),且无界面裂纹形成,不锈钢与钎缝的界面结合良好。界面附近的Mn-Cr-Cu-Fe化合物(点3)呈聚集分布,图7a中,Mn-Cu合金附近也有少量化合物析出。不锈钢附近的灰色柱状相(点4)为含少量Sn和Fe的(Cu,Mn,Ni)固溶相,是由钎料中的液相依附于不锈钢扩散层形核长大形成的。图7c为钎缝中的半固态组织。其中,灰色椭圆形相(点5)为钎料中未完全熔化的原始固相,即含少量Sn的(Cu,Mn,Ni)固溶相,而亮灰色区域(点6和点7)均为富Sn的(Cu,Mn,Ni)固溶相,是由半固态钎料中熔化的液相凝固形成的。结合EDS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由于钎焊温度较低,元素扩散较慢,原始固相和富Sn相中Mn、Ni和Sn的含量呈梯度变化。与850℃钎焊接头相比,仿SIMA法钎焊接头的钎缝中形成了半固态组织,且钎缝中富Sn相所占的比例增加,但由于水冷的冷速较快,富Sn相中出现淬火裂纹,如图7c所示。图7d中,富Sn相沿Mn-Cu合金的晶界渗透得到了有效抑制,渗透距离为15~20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