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图6b中各点的EDS分析结果》

《表4 图6b中各点的EDS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仿SIMA法钎焊对Mn-Cu合金与430不锈钢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6为850℃、保温10 min的普通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根据图6a,接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不锈钢、钎缝、Mn-Cu合金熔化区和Mn-Cu合金,钎缝与熔化区存在少许钎剂夹杂物。图6b为不锈钢与钎缝界面区域的微观组织。由表4中的EDS结果可知,不锈钢与钎缝的界面处形成了(Mn,Fe,Cr)固溶体扩散层(点1),但扩散层与钎缝组织线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导致界面处在残余应力作用下开裂[15-16]。钎缝中的灰色基体相为含有不同Fe、Ni、Cr和Sn的(Cu,Mn)固溶相(点2和点3),其中不锈钢附近的基体相中Fe和Cr含量较高,呈网状分布的白色相(点5)为低熔点的富Sn(Cu,Mn)固溶相(简称富Sn相)。值得注意的是,钎缝中两相的Mn含量比钎料中高6%~10%(质量分数),不锈钢与钎缝的界面右侧有少量针状的Mn-Cr-Cu-Fe化合物(点4)。图6c中,低熔点富Sn相沿晶界的渗透促进了Mn-Cu合金的局部熔化,导致Mn-Cu合金侧出现一个宽度不均匀的熔化区。此外,钎缝与熔化区的交界处存在大量的针状化合物,熔化区与Mn-Cu合金的界面处也分布有少量针状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