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常用碳酸酯溶剂的部分物理性质》

《表1 常用碳酸酯溶剂的部分物理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宽温型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电解液通常采用多元混合溶剂,起到溶解锂盐并电离为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作用,每一组分含量通常大于10%。宽温电解液的溶剂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方面性质:(1)熔、沸点。在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要尽量处于液态。(2)电化学窗口。溶剂的氧化电位应高于正极完全脱锂的电位,还原电位低于负极完全嵌锂的电位。(3)锂盐稳定性和溶解度。(4)相对介电常数。高介电常数溶剂一方面分子极性大,有利于锂盐电离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同时熔、沸点和粘度通常也较高,对电解液的低温性能将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报道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溶剂主要有酯类(碳酸酯、低级羧酸酯)、醚类、砜类及酰胺类等。醚类的氧化电位较低(通常小于4.3 V vs Li+/Li),一般只用于Li-S等低电位体系或锂一次电池中[34-35]。砜类电化学稳定性较高,可用于高电位电池体系,但熔点普遍较高,不适用于宽温电解液体系。碳酸酯系列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1,3-二氧五环-2-酮,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等,结构式如表1所示[36-38]。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仍然依赖着碳酸酯基电解液,其主要含有两类碳酸酯:一类是环状碳酸酯EC,介电常数高,能够提供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更为重要的是EC可以在石墨负极上还原形成有效的SEI膜,阻止充放电过程中石墨片层结构的破坏,但EC熔点较高,常温下为固体,存在电解液粘度高和易凝固等问题;另一类是低极性、低粘度的线型碳酸酯,如DMC、DEC和EMC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具有较低的凝固点,可以降低电解液体系的粘度,拓宽液态温度范围。但常用的碳酸酯基电解液工作温度范围仍较窄,低于-20℃后电解质溶液粘度显著增大甚至凝固,电导率下降明显,高于50℃后Li PF6分解加剧,产生的PF5为强Lewis酸,易引起EC的开环分解[26,39]。另外,线型碳酸酯都为低闪点溶剂,在高温下溶剂的蒸汽压增大,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