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材料对Cu(Ⅱ)的去除效率对比》

《表1 不同材料对Cu(Ⅱ)的去除效率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Fe-Si-B非晶合金对溶液中Cu(Ⅱ)的去除效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式中:KSA为表面积约化反应速率系数;kobs为表观反应速率系数;ρa为材料反应过程中表面积浓度。通过BET方法测试,300目铁粉的比表面积为0.339 m2/g,而Fe-Si-B非晶合金条带由于比表面积太小,无法用BET方法测量。本研究按照Zhang等[14]的方法,将所用条带看作表面均匀的长方体(3 mm×3 mm×0.03 mm),求得条带的比表面积为0.013 m2/g。计算得到,Fe-Si-B非晶合金条带和300目铁粉的KSA分别为24.153 L/(m2·min)、0.145 L/(m2·min)。对比发现,Fe-Si-B非晶条带的KSA值约为300目铁粉的167倍,这说明虽然Fe-Si-B非晶合金条带的比表面积远小于300目铁粉,但Fe-Si-B非晶合金条带具有较300目铁粉更高的Cu(Ⅱ)去除效率。除此之外,因为Fe-Si-B非晶合金条带中添加了类金属元素Si和B,所以实验过程中1 g/L的Fe-Si-B非晶条带中零价铁的含量要低于1 g/L的300目铁粉,由此进一步说明非晶态的零价铁具有比晶态零价铁更高的反应活性,这可能与非晶态合金特殊的原子排列方式及亚稳态结构有关。表1对多种材料去除Cu(Ⅱ)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虽然纳米零价铁技术、电解法、生物吸附法与本实验所用的Fe-Si-B非晶合金条带对Cu(Ⅱ)的去除效率都能达到98%以上,但是纳米零价铁颗粒容易团聚且具有生物毒性,电解法与生物吸附法成本昂贵,均不能广泛应用于含Cu(Ⅱ)废水的处理。而本实验所采用的Fe-Si-B非晶合金条带成本低廉,对Cu(Ⅱ)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且无二次污染,因此,Fe-SiB非晶合金条带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含Cu(Ⅱ)废水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