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城市韧性度综合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政府财力、城市集聚水平对城市韧性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作用系数分别为0.329、0.204,这意味着政府财力、城市集聚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韧性度则分别上升0.329、0.204个百分点。政府财力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城市发展过多地依赖于国家财力的投入,与以深圳为代表的开放型城市相比,所有制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较低,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韧性城市建设和城市韧性度提升的目标相对困难,故此导致该地区过度依赖政府财力,其作用力度也相对明显。其次,要重视城市集聚水平的带动作用,这是增强东北地区城市韧性度的必然选择,以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代表的城市集聚区,能够强化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实现系统内部资源的调动与互补,当城市遭遇灾害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城市的损失,增强韧性度。经济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城市韧性度具有反向阻碍作用,且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作用系数分别为-0.334、-0.312,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韧性度将分别下降0.334、0.31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城市韧性度的反向作用主要是由于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的经济结构所致,严重粗放的经济结构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尚未契合,促使其社会经济结构失衡,城市系统存在不平衡问题,严重滞后于城市韧性度提升的需要。其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阻碍作用在于东北地区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人口流失严重,区域内投资萎缩,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继续进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与投资作用效果不足,更不会对城市韧性度提升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加剧不平衡的状况,为此东北地区必须深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逐步推动城市韧性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