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主要方法和优缺点》

《表1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主要方法和优缺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与生态双重视角下大都市边缘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与20世纪50年代美国提出的城市增长边界(UGB)概念一脉相承[6]。关于UGB的具体含义和划定方法国内外已进行了长期探讨。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国家部委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的部署,中国研究者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现有研究中,对于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主要有3类[7]:一是“择优法”,即通过建设用地适宜性[8]、生境质量[9]、基础设施水平[10]等指标对用地条件进行评价,选取条件较优的用地划入开发边界范围;二是“排除法”,即通过用地生态适宜性、生态安全格局、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指标,结合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明确的管制区,通过GIS叠置分析等方法,划出不适宜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从而倒推城镇开发边界[11-14];三是“模拟法”,即利用Sleuth模型[15]、人工神经网络[16]、CA及相关模型[17,18,22,23]、蚁群算法[19]、SD及CLUE-S模型[20]、转化及影响模型[21]等各类数学模型等对城市未来的增长边界进行模拟预测,基于模拟结果划定开发边界(表1)。现有划定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是划定依据过度强调某一方面的要素而忽略了其他要素,容易造成划定结果“一刀切”的后果。二是过度强调划定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过分依赖基于数学方法和客观数据对未来的预测。城市规划是一项带有主观引导性质的政策工具,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专家学者以及规划城镇当地居民基于主观经验对于影响城市增长因素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不应单纯地追求客观而回避主观因素。此外,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下不一定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快速城镇化地区,不同时期建设用地增长的速度和方式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过去数据训练的模型未必能很好应用于对未来的预测,多数模型基于邻域的蔓延式城市增长的预测不一定符合高水平土地集约利用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