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北极理事会、北冰洋会议与北极圈论坛的制度竞争力对比》

《表3:北极理事会、北冰洋会议与北极圈论坛的制度竞争力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领导权力、服务能力与结构设计——北极理事会的制度竞争力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第三,在强化既有权利结构的基础上大幅扩容,使成员结构更趋合理。正如前文所言,北极理事会实行“等级差序结构”,由8个成员、6个永久参与者和若干观察员组成。这一结构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很大程度上是其区域性制度的性质使然,也是保证制度顺利运行并赢得广泛支持的关键。面对越来越多的观察员申请,北极理事会先后在2011年和2013年的部长会议上强化既有权利结构,而这也成为其大幅扩容的前提。2013年5月,基律纳部长会议接纳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6国为正式观察员,使域外国家的数量陡然翻了一倍。这是北极理事会首次接纳这么多域外国家,且大部分为亚洲国家,体现了对地域分布的考量以及对新兴经济体的重视。2017年5月,费尔班克斯(Fairbanks)部长会议又一口气接纳了瑞士等7个观察员,观察员数量至此达到39个。..(71)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接纳的多为专业性国际组织,如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海洋保护组织(Oceana)、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等,进一步增强了北极理事会的科学色彩。通过两次大幅扩容,北极理事会较好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对参与北极治理的期待,使自身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有所增强,并获得了更多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