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化合物红外光谱的主要特征》

《表3 化合物红外光谱的主要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种酰腙类Schiff碱的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m-1

化合物DMF溶液的电子光谱见图5。图5a中配体H2Lss和配合物1中297、395 nm和295、401nm的2对宽吸收带,对应于酰腙与芳环形成共轭体系的π→π*电子跃迁和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跃迁(ILCT)。1中268 nm吸收带来自phen的π→π*电子跃迁,310 nm可能与n→π*电子跃迁有关。配合物2(图5b)在264和351 nm处的吸收带归属芳环的π→π*电子跃迁和配体分子内的荷移跃迁,与配体H3Ldis(261、341 nm)相比略有红移。由图5b可见,配合物3与其前驱体相比电子跃迁行为有明显不同。Pzl在266和310 nm处的吸收可指认为苯环的π→π*电子跃迁和C=N与C=O的n→π*电子跃迁。与金属配位后Pzl开环转变为Baf-,Baf-的苯甲酰基烯醇化的双键与亚胺基以及次氨基与亚胺基和呋喃甲酰基的p-π共轭,因为形成了巨大的离域共轭体系,从而在406 nm出现了很强的分子内荷移跃迁吸收带,使n→π*电子跃迁强度减弱并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