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马来西亚的水尾圣娘庙统计》

《表1 马来西亚的水尾圣娘庙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尾圣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及现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早期出洋的华人们来说,庙宇就是他们在异乡主要的群聚地。他们在所到之处先建庙,以庙作为其临时居所,庙宇兼具处理同乡事务的功能,最后在庙宇的基础上创建会馆,即使会馆建成,仍保留庙宇的存在,并且庙宇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纽带性作用。因而,水尾圣娘庙的建立和存在,事实上就从侧面反映出海南人的移民时间、移民轨迹和生存空间分布。从表1可以看出,整个19世纪,马来西亚创建的水尾圣娘庙主要集中分布在登嘉楼州、槟州、柔佛州、雪兰莪州、霹雳州,说明海南人于百年前初至马来西亚时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马来半岛的几个沿海城市。由海路而来,又居于海滨地区,所以对“海神”尤为需求和崇信,故水尾圣娘庙遍布其所到之处。19世纪时,海南人已进入到加里曼丹岛(东马),1878年创建的砂拉越州的古晋会馆天后宫就是一个确定的历史见证。进入20世纪,水尾圣娘庙开始出现在森美兰州、吉兰丹州、彭亨州、沙巴州、马六甲州等地,这说明海南人在此时已将自己的生存空间拓展至马来西亚内地地区,并且在马来西亚各地分散开来,移民和定居,进一步融入了当地社会。整体看来,水尾圣娘庙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西马)沿海地区,而东马(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水尾圣娘庙数量则较少,但海南人到东马的时间也非常早,不过移民规模不及西马。